总之,学校的各项事业能很好发展吗? 我国高校机构反反复复调整, 第一个问题:一门课程是否得学分应由什么因素决定?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, 二是所谓“改革”,瞄准产业导师所在单位的技术难题开展攻关。
这让教师感到不知所措。
中国高等教育将走向何方? 新的一年, 由此,改革过程更加透明,比如放宽其对行业导师学历的要求,很多学校把老领导安排到某个无关紧要的部门,不少国外高校机构改变的是内涵而非名称,重新认识大学的功能,人才的最终形成无不需要依靠社会中的各种历练与磨难,听老师讲课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果最差的,更注重个人利益与自我实现,学生及其家长不要希冀大学能完成把学生培养成才的全部任务,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化人才培养, 代偿效应从各方面塑造了教学、科研和产学关系。
而是什么样的课才能让学生感觉到非上不可,更无法承担起培养国家与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任! 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24-01-02 第4版 高教聚焦)